新闻|履职|理论|人物|文化|健康|图片库
理论频道>> 动态

迟福林:以扩大内需为基本导向的高水平开放

2020-12-08 10:00:36 来源:经济参考报  我有话说
0

  作者: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 迟福林

  未来5年至15年,超大规模内需市场潜力的释放,将为我国走向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大空间,也将为经济全球化注入更多正能量。初步测算,百万亿元级别的新增内需规模将为未来5年至15年我国实现4%至5%的经济增长打下重要基础。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高水平开放有着其鲜明的特征:以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基本要求;以推动自由贸易进程为战略目标;以服务贸易发展为重大任务;以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为重要突破;以制度型开放为突出特点;以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体制为重要保障。

  扩大内需在推进高水平开放中的导向作用

  首先,未来5年至10年,我国经济转型升级蕴藏着的巨大内需潜力是形成国内大市场的重要基础。一是消费结构升级。2019年,我国服务型消费占比为45.9%。估计到2025年将达到52%左右,开始进入服务型消费社会;二是产业结构升级。2019年,我国服务业占比为53.9%。估计到2025年,我国服务业占比有可能接近60%。有研究预测,我国的数字经济规模有望突破60万亿元人民币,占GDP比重将达到55%左右;三是城乡结构升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尤其是高铁时代带动的城市群发展,估计到2025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达到66%左右。

  其次,扩大内需在引领高水平开放中的导向作用凸显。14亿人的内需大市场成为推进高水平开放的独特优势和基本条件。到2030年,我国累计商品进口额有望超过22万亿美元。未来15年,我国累计服务进口额有望超过10万亿美元。随着中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内需潜力的释放需要以更高水平开放融入国际经济循环。

  最后,以扩大内需为基本导向的高水平开放支撑新发展格局形成。

  (一)支撑国内大循环。据统计,2019年,我国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57.8%,拉动GDP增长3.5个百分点,连续6年成为经济增长第一拉动力。未来5年至15年,超大规模内需市场潜力的释放,将为我国走向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大空间,也将为经济全球化注入更多正能量。初步测算,百万亿元级别的新增内需规模将为未来5年至15年我国实现4%至5%的经济增长打下重要基础。

  (二)支撑国际大循环。2006年以来,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连续14年全球排名第一,2019年超过30%。预计未来5年至10年,我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有望保持在25%至30%左右。更重要的是,我国内需市场的释放,推动我国出口大国与进口大国并重,将对尽快实现全球经济再平衡起到重要作用,由此为解决经济全球化某些深层次的矛盾与问题创造条件。

  (三)支撑创新潜能的释放。以扩大内需为基本导向,不是关起门来搞创新,而是要开放创新,并以开放创新释放创新潜能。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企业的重大科技创新,都不可能再“闭门造车”,而是需要跨地区、跨国界的联合创新、开放创新。其突出特征是全球性开放创新。我国经济转型与新一轮科技革命交织融合,需要以提高创新能力为重点厚植创新引领发展的根基,增强创新引领发展的技术支撑,构建研发—市场一体化体系,形成支持、鼓励企业创新的政策和制度环境、全面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创新潜力。

  总体看,“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绝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应对复杂多变国内外环境实行的战略转型;绝不是短期举措,而是与我国经济转型升级趋势相适应的中长期发展战略。

  扩大内需重点是服务业市场和服务贸易发展

  第一,推进“双循环”的关键是加快服务贸易发展。

  服务贸易发展成为自由贸易的焦点。2010年至2019年,全球服务贸易额由7.8万亿美元增长至11.9万亿美元,年均名义增长4.8%,是同期货物贸易增速的2倍;服务贸易额占贸易总额的比重由20.3%提高至23.8%,预计2040年将提升到50%。

  服务贸易发展成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点。2014年至2019年,我国服务贸易额年均增长7.8%,是货物贸易的2.2倍,是外贸整体增速的1.9倍。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产业结构升级对研发、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领域的贸易需求日益提升;消费结构升级对教育、医疗、健康、旅游、文化、信息等生活性服务业领域的贸易需求日益提升。

  服务贸易发展仍是“短板”。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服务贸易国,但无论总量还是占比,仍有比较大的差距。2019年,我国服务贸易额仅为排名第一的美国的54.4%(按美元计),服务贸易额占外贸总额的比重仅为14.6%,低于世界23.9%的平均水平。“十四五”要同步推进生活性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领域的服务贸易开放进程。

  第二,关键是全面扩大服务业市场开放。

  加快服务业市场开放进程。目前,我国制造业领域约95%以上实现市场化,服务业领域这几年的开放尽管在提速,但与制造业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从现实情况看,市场垄断与行政垄断成为服务业市场准入放开后民营企业难以进入的突出障碍。为此,要将服务业市场对内对外开放作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任务,实质性打破服务业领域的各类市场垄断与行政垄断,推进服务业与新经济的深度融合。

  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建设高水平市场经济体制,核心在于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例如,深化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要素市场;着眼于释放人力资本活力,尤其是科研人员的活力,加快改革人才管理体制,建立以人为中心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释放巨大的创新潜能;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实行以身份证代码为唯一标识的居住证制度,充分释放新型城镇化的巨大潜能;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推进市场利率与基准利率的“两轨并一轨”,疏通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利率向信贷市场传导的渠道等。

  第三,以制度型开放促进制度性变革。

  推进制度型开放是一场深刻的革命性变革。一方面,适应扩大服务贸易的现实需求,需要将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范围从工业领域拓展到服务业领域,在推进服务业市场全面开放的前提下形成新的市场经济规则;一方面,适应全球经贸规则加速重构的新态势,需要实现开放层次向制度层面延伸,需要主动推进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更大程度与国际接轨。

  制度型开放的本质是实行竞争中性原则。当前,世界经济进入更高层次的合作和竞争新阶段:从强调要素流动到强调规则升级;从强调硬件竞争到强调营商环境等软环境竞争;从强调边境措施向强调劳工标准、环境标准、竞争政策等边境内措施延伸。适应这一趋势推进制度性变革,从本质上讲,是要实行竞争中性原则,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在要素获取、准入许可、经营运行、政府采购和招投标等方面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制度型开放倒逼监管体制变革。新一轮国际经贸规则重构凸显跨境数据自由流动的重要性。比如,适应服务贸易发展趋势,要市场开放中加快构建适应服务特点的监管体系,实现从商品监管向服务监管的提升。再例如,在数字经济上,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凭借技术领先优势主导全球数字贸易规则制定,并在国际谈判中坚持数字贸易开放原则。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已达35.8万亿元,数字经济占GDP比重已提升到36.2%。适应新经济加快发展的趋势,以制度型开放倒逼推进监管体制变革,需要对新经济领域实行包容审慎监管。参照国际先进经验,加快形成新经济领域垄断标准,形成新经济领域反垄断的规则体系;加快出台《数据安全法》,保障数据安全、自由流动,规范跨境数据流动,加快以5G为重点的新基建建设。

  高水平开放对推动全球自由贸易影响深远

  首先,我国14亿人口大市场对推动全球自由贸易进程有重要作用。

  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前景。如果服务业市场开放和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相关举措能够到位,预计到2025年,我国服务贸易占外贸总额比重有望由目前的14.6%提高至20%以上;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占服务贸易的比重有望由目前的32.4%提升至40%以上;保险、计算机和信息、知识产权等高端生产性服务贸易占比有望由目前的23.8%提高至30%以上;服务贸易逆差占服务贸易额的比重有望由目前的27.7%下降到15%左右。

  以服务贸易为重点推进双边、多边自由贸易进程。例如,以共同维护制造业供应链安全稳定为重点,推动形成中日韩制造业分工合作新机制,并在RCEP签署基础上,采取健康、养老、旅游、环保、文化娱乐等产业项下的自由贸易政策,加快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进程;努力在今年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同时抓紧启动中欧自贸区可行性联合研究,加快构建以一体化大市场为目标的中欧经贸合作新格局。

  以RCEP与主动加入CPTPP为契机,提升服务贸易发展水平。目前,RCEP已经正式签署,中国政府表示将积极考虑加入CPTPP。未来几年,以主动加入CPTPP为契机,加快推进服务业领域的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更大程度与国际接轨,不断提升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例如,率先在医疗健康等社会需求强烈的服务业领域引入国际先进管理标准;加快完善“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全面取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之外的限制;降低“边境后”市场壁垒,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等。

  其次,以服务贸易一体化为重点打造高水平开放新高地。

  以服务贸易发展为主导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随着RCEP协定的落实,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要尽快打造面向东盟的重要门户,在引领区域经济合作中扮演新角色。例如,从法律上赋予海南在数字贸易、服务贸易开放及劳工、环保、司法等敏感领域先行探索的自主权,支持海南按照国际通行规则或经贸协定条款制定开放、改革及经济运行的相关政策,为我国更好参与国际贸易与投资规则重构加强压力测试。

  以服务贸易一体化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突破口在于能否加快粤港澳服务贸易一体化进程。未来几年,需要加快推动建立三地互认衔接的服务业管理标准与人才资格要求,实现粤港澳服务业产业深度合作、市场体系直接融合、服务体系全面对接。

  以服务贸易项下的自由贸易分步推进自贸试验区转型发展。要以新的思路推动自贸试验区探索,分类推进自贸试验区服务贸易开放。例如,推动上海、广东部分自贸试验区率先对标全球高标准自由贸易园区,赋予其“零关税、低税率、区内流转免征增值税”等某些国际自由贸易园区通行的相关政策,并加快在数字贸易、服务贸易等新兴贸易领域的规则探索,为形成中国版的全球数字贸易与服务贸易新规则作出新贡献。同时对不具备全面开放条件的自贸试验区,根据自身特点加快实行产业项下的自由贸易政策。

  最后,14亿人的内需大市场是世界的市场、共享的市场、大家的市场。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从打开国门到全方位开放,从制造业领域为主的开放到服务贸易为重点的开放,从要素市场开放到制度型开放,走出了一条新型开放大国之路。今天,作为拥有14亿人口、4亿中等收入群体的新型开放大国,是全球最具潜力的大市场;中国的大市场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中国坚持推进以扩大内需为基本导向的高水平开放,不仅能够有效释放14亿人口的超大规模市场潜力,而且有利于全球共享中国市场。

[责任编辑:徐皓]
注册 我有话说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