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作者: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郇庆治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批准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把“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作为“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中长期目标制定落实中生态文明建设议题领域的重大决策部署之一。对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方针原则的理论与政策意涵的理解,以下三点尤为重要。
其一,生态文明先进理念指导引领下的绿色转型。发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统领作用,坚持以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新格局为生态文明建设第一要务的理论取向,对于像我国这样的社会主义发展中大国来说是尤为必要和正确的。一方面,无论从国际社会依然是竞争原则主导下的客观现实,还是从进一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潜在优势角度来看,我们都需要继续推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现代化发展,从而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物质生活需要和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另一方面,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已经上升为展现党和政府的现代化治理体系与治理水平与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环境需要的聚合点,成为了我国新时代经济社会现代化目标追求及其实现进程中的内在构成部分。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在充分肯定过去几年来的努力成效的同时,也指出生态环保任重道远,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的基本实现需要一种更为复杂深刻的绿色转型。
其二,体现了多维度政治与政策综合考量和统筹兼顾能力的全面转型。新中国70多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各界对于生态文明理念及其推进的理解有所改变,从过去将其视为一种生态环境问题应对之策,逐渐转变为将其理解为一个包含诸多方面的整体性目标和系统性过程。也就是说,“十四五”规划以及更长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任务,不仅需要逐步建立与完善涵盖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各个方面的公共政策体系,还要自觉致力于社会经济生产方式与大众性生活方式的绿色化,深入实施绿色低碳循环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总之,要更加扎实坚定地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挑战性任务,是全面开启与推动“五位一体”意义上的综合性目标落实和立体性转变,也就是努力实现生态经济体系、生态文化体系、生态环境质量目标责任体系、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和生态安全体系之间的契合融通。
其三,是党和政府统一领导下的有计划、有秩序的自我转型。经过多年来的不断实践探索,“五年规划”以及远景目标制定实施已经成为党和政府治国理政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列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扎实推进与顺利实现,也顺应了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大阶段性变化。
“十四五规划”以及远景目标的制定实施,既体现了党和政府领导下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其中的民主政治本质特征,也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目标规约和自觉性。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我国依然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将是一个数代人、十几代人甚至更长时间的伟大事业,在经济社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会遇到的许多难题,其中也包括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的难题。正因如此,我国的生态文明及其建设将是一个长期性历史过程。在这个历史过程中,需要持续地致力于社会主义政治和生态可持续性原则的制度化结合,而“十四五”规划及其远景目标的制定实施,是一个很好地契机。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2018年度重大项目“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为:18ZDA003)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