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履职|理论|人物|文化|健康|图片库
理论频道>> 动态

强化社区教育 推进新时代社区治理

2020-11-26 10:42:15 来源:湖南日报  我有话说
0

  作者: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南师范大学基地特约研究员 朱潇俏

  社区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实到城乡社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加强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建设。

  社区治理体系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社区教育在其中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当前,社区教育总体供给不足已成为推进社区治理的关键短板,须着力加强社区教育,夯实新时代社区治理基础。

  加强社区教育,是塑造社区共同价值观的内在要求。社区是居民的共同家园,一个社区要实现治理有效,就必须塑造共同价值观,共同价值观不仅是社区居民的“凝结剂”,也是社区文化建设的根基。而社区教育是塑造社区共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加强社区教育,增强社区居民的主人翁意识、提升社区居民对社区规则的认同感与遵从感,从而为社区治理奠定良好价值基础。

  加强社区教育,是提升社区居民文明素养的迫切需要。社区居民是社区治理的主体,其文明素养是实现社区有效治理的重要条件。社区教育是提升社区居民文明素养的关键一环,只有加强社区教育,才能从思想政治品德、科学文化知识、审美情趣、心理素质、人际关系、环保意识等方面提升社区居民的文明素养,从而为社区治理奠定良好主体基础。

  加强社区教育,应着重抓好以下三个环节——

  一是更新社区教育理念。社区教育要增强实效性,就必须注重理念更新,坚持问题导向与效果导向:问题导向是社区教育的出发点。社区教育应聚焦问题、有的放矢,以“痛点”为“起点”,直面社区居民的主导性需求,直面队伍不齐、内容陈旧、形式单一、资源短缺等“瓶颈”,着力加强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积极开拓资源供给渠道;效果导向是社区教育的价值归宿。社区教育应注重真抓实干,建立目标管理机制,制定可量化、可评价的阶段性目标与实施方案,明确责任主体、细化具体措施,确保扎实推进。应建立效果评价机制,从提升社区居民文明素养角度构建操作性强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各类责任主体完成目标任务的进度与质量进行严格检查评估,确保责任到位、效果到位。

  二是创新社区教育形式。形式单一是当前社区教育的一大“痛点”,形式多样是增强社区教育实效性的基本要求。首先,应广泛开设“微课堂”。可结合社区实际情况,在社区QQ群或微信群中开设“道德讲堂”“法治讲堂”等课程,提升社区居民的道德素养、法治意识,还可开设花卉种植、琴棋书画、烘焙技巧等健康类、科普类、文化类讲座,提升社区居民审美能力和生活情趣;其次,应积极开展特色文化活动。立足社区居民的主导性需求,举办群众喜闻乐见的特色文化活动,使之对社区居民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娄底市所辖85个乡镇街道全部组建了乡村文艺宣传队,将普法教育、禁毒教育、安全自护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环保教育等方面知识编排成《无底洞》《快回头》等艺术节目,在各个城乡社区巡演,既丰富了社区居民文化生活,又在社区治理中发挥了良好作用。

  三是拓展社区教育载体。丰富载体是增强社区教育实效性的重要保证。首先,要善于运用新媒体。社区工作者应熟练掌握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提升网络信息处理能力。各社区应建立社区教育网站,开设线上“微课堂”平台,为社区居民提供多样化、便捷化线上教育资源,营造良好的网上教育环境;其次,应充分利用高校资源。高校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和智力优势,社区可与高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努力获得高校的人才与智力支持,形成“协同治理”态势。与此同时,应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要畅通志愿服务者参与社区治理的途径。秉持“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精神的志愿服务,在新时代社区治理中不可或缺。各社区应充分发挥退休党员干部作用,组建常态化志愿服务队伍,使之成为开展社区教育的重要力量。

[责任编辑:徐皓]
注册 我有话说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