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履职|理论|人物|文化|健康|图片库
理论频道>> 专家

精准施策 实现产业扶贫与产业振兴有效衔接

2020-11-26 10:38:57 来源:湖南日报  我有话说
0

  作者: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社科院基地特约研究员 丁爱群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关键,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点,推进产业扶贫与产业振兴相衔接,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核心任务,需要及时谋划、精准施策、创新推进。

  确保资产衔接,发挥产业扶贫资产最大效益。一是全面梳理清查精准扶贫以来各类扶贫资金及其形成的扶贫资产。比如我省仅2018年—2019年投入的产业扶贫资金就超过400亿元,加强对产业扶贫资产的管理、监督与运营势在必行。应建立以县为单位的扶贫资产总台账,下设乡镇、村级分台账,将其纳入各地正在开展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内容,归置到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体系;二是建立健全扶贫资产管理与监督长效机制。建议省级层面出台扶贫资产管理与监督办法,明确主管部门、责任分工、范围类别、权属界定、收益分配、经营管护、处置监督等内容,从制度层面确保发挥产业扶贫资产的最大效益;三是探索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的扶贫资产管理模式和运营方式。比如开展村集体自营、租赁、委托、入股等运营模式试点,确保扶贫资产保值增值不流失。

  促进市场对接,增强产业升级原动力。一是加大对扶贫产业项目的后续管理力度。制定产业项目后续管理、技术、资金配套跟进措施,避免生产停滞风险。同时因地制宜,有序推进产业升级发展,防止因盲目扩大规模而导致同质化恶性竞争、价格下跌、产品滞销等风险;二是推进扶贫产业“链”式发展。加快特色种养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向上延伸到育种育苗,向下拓展到加工、冷链物流、销售等环节。比如武陵山片区的猕猴桃产业可尝试加工成果醋、果酒和罐头,茶叶产业可向茶饮料、茶零食等方向拓展,通过延链拓展农民就业链,提高地方经济发展能力;三是推进扶贫产业深度融合发展。跨界配置农业和现代产业要素,推进已形成的以特色种养为主的扶贫产业与文化体育、教育、旅游、康养、节庆等产业深度融合与数字化转型,打造乡村旅游、乡村服务、乡村信息、乡村电商物流等新兴产业,培育产业兴旺新动力。比如湘西州凤凰县麻冲乡竹山村在成立旅游合作社基础上引进凤凰旅投公司,成功开发了“爱在竹山”沉浸式体验剧、苗岭无边界泳池、乡居民宿、酒庄、星空露营基地等特色产品,创造了落后山村跨越式发展的奇迹;四是探索对扶贫产业和项目进行多种形式的保险保障。对符合条件的扶贫产业设施和产品施行收入保险,进一步提升产业抵御自然生物灾害、意外事故、市场波动风险的能力,保障产业稳定发展。

  紧密利益联结,创新产业发展利益共享机制。一是推进“合作社+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模式向“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优化升级,推进利益联结以贫困户为主向非贫困户延伸。企业通过订单收购、保底分红、股份合作、吸纳就业、村企对接等多种形式,带动小农户共同发展,将小农户纳入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体系。比如湘西州古丈县红石林镇团结村引进湖南盘古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通过建立“合作社+电商+基地+农户”利益联结模式,打造了集体和个人“增值链”;二是建立产业联盟,科学合理整合地域性扶贫小产业。通过统一技术标准、统一生产服务、统一品牌营销、统一融资担保以及信息互通、技术共享等方式,将小农户组织成相对稳定且紧密的利益联结体,从而提高扶贫产业的组织化程度与市场竞争力。

  推进设施承接,提质升级支撑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一是推进贫困县与非贫困县、贫困村与非贫困村基础设施均衡发展。拓宽提质农村地区“通村社”“通院落”道路、机耕道、旅游景区道路、产业路。修缮加固河堤、小型农田等水利灌溉工程,加快推进水生态治理、垃圾分类处理、厕所改造等工程;二是加快推进与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要求相匹配的高标准农田、农业机械化、“互联网+”、智慧农业、物联网、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冷链物流等新型农业生产技术设施建设,增强农业基础设施对产业兴旺的支撑力。

[责任编辑:徐皓]
注册 我有话说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