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怎样实现一体化
作者:重庆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廖辉;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魏文锋
劳动教育是由小学、中学、大学劳动教育等处于不同层次的子系统有序排列而形成的有机整体,不同阶段的学校劳动教育对于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一致性与连贯性的影响。
新时代学校劳动教育怎样实现各阶段衔接,各方面协同,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培养时代新人发挥特有作用?长期以来,各地和学校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在实践育人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必须看到,对劳动教育衔接问题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小学、中学与大学各学段几乎各自为战,缺乏有效衔接,甚至还存在简单重复、脱节、倒挂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学校劳动教育的系统性和有效性。实际上,劳动教育是由小学、中学、大学劳动教育等处于不同层次的子系统有序排列而形成的有机整体,不同阶段的学校劳动教育对于学生全面发展具有连贯性的影响。因此,小学、中学、大学必须根据各自学段的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地方与学校实际,搞好分工与协作,使各学段劳动教育平稳、有序、良性衔接,体现劳动教育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聚焦发展劳动素养,构建一体化劳动教育目标
大中小学要明确,劳动教育总体目标与各学段具体目标要保持衔接性,每个学段劳动教育目标的确立要以劳动素养为准绳,体现其阶段性。小学低年级注重劳动意识的启蒙,学习日常生活自理,感知劳动乐趣,初步认识劳动最光荣,热爱劳动,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小学中高年级注重劳动习惯的养成,正确认识劳动价值,初步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初中阶段注重增加劳动知识与技能,初步养成认真负责、吃苦耐劳的劳动品质与职业意识。普通高中阶段注重丰富职业体验,熟练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理解劳动的创造价值,养成服务他人与社会的劳动情怀。中等职业学校重点是结合专业人才培养,增强学生职业荣誉感,提高职业技能水平,培育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大学阶段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积累职业经验,注重大学生创新创业,提升就业能力培养。
在制定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各学段的衔接性,不仅要从整体上确保劳动教育目标的完整性,同时还要考虑劳动教育目标的阶段性与递进性。既要考虑不同教育阶段劳动教育目标之间的相互联系,又要注意劳动教育目标与教育目标、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教学目标之间的纵向衔接、横向贯通。分层递进、螺旋上升的劳动教育目标设置,将使大中小学各学段劳动教育的具体目标更具操作性。
完善课程序列化衔接,推进一体化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精准定位统筹推进劳动教育课程一体化建设是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的核心内容。应建立统一的课程制度,在制度指导下制定科学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体系和课程教材评价体系,使小学、中学、大学各教育阶段的劳动教育课程形成由低到高、由浅入深、循环上升、有机统一的体系。因此,在构建大中小学相互衔接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时,首先要确保构建一个大中小学相互衔接的劳动教育课程框架。其次,根据不同学段劳动教育内容的不同侧重点,发现构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有效衔接的关键点,实现纵向衔接与横向贯通。纵向衔接主要指大中小学不同层级(学段)劳动教育课程之间的连续性,缩小不同层级学习的间距,实现学习阶段的顺利过渡;横向衔接主要指大中小学各学习阶段中劳动教育课程与其他各类、各门课程之间以及课程不同部分之间相互联系、有机衔接。
各学段劳动教育课程,应超越具有严密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学科界限,注重知识和技能综合运用,注重引导学生在劳动过程中开展多样化的实践学习,以有效培养和发展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为目的。在课程内容的组织上,上下学段组织的内容要具有渐进性,同一学段内组织的内容要具有结构性。上下学段间的劳动教育课程内容应逐步递增、循序渐进。
落实协同育人机制,构建一体化劳动教育实施路径
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是一个动态延伸、持续运行、有效整合的共生发展过程,亟须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有效运行机制。
一是注重各学段劳动教育衔接的耦合度,促使运行机制趋于协同化。各级教育决策管理部门要系统考察各学段劳动教育目标设置和内容安排的合理性与梯度性,使各学段层级目标在运行过程中有序开展,形成各学段教育内容一体化链条,实现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推进的多样化与协同化。
二是加大劳动教育资源整合的统筹性,建立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各级教育决策管理部门需要统筹规划,深度发掘各学段的劳动教育协同育人资源,合理优化配置资源供给,积极探索共建校内外教育资源联合共同体,协同多方资源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运行提供保障支撑,逐步改变劳动教育育人孤岛状况,助推实现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实现从点到面的兼顾与均衡。
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劳动教育一体化保障体系
在我国现行的教育管理体制下,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的运行离不开行政手段的宏观调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需要统筹规划,充分发挥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主导作用,提高政府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发展中的制度供给与政策保障能力,形成政府主导、统筹管理、大中小学配合的相互协作又各具特色的劳动教育联动机制。
在纵向上,各级政策要上下衔接,形成一个有机的支撑保障系统;在横向上,教育系统内部教育政策和外部社会政策要相互匹配而形成劳动教育合力,尤其要发挥社会政策对劳动教育的良性支持与促进作用。教育行政部门要善于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调动多方力量,构建各学段以及学校、家庭与社会的互联互动、协调一致、高效运行的沟通交流机制与服务支持体系,不断化解和修正大中小学一体化管理机制出现的分歧与矛盾,营造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的良好内外部环境,切实解决当前存在的治理错位、缺位现象。
同时,还要建立贯通大中小学的劳动教育质量监测制度,建立标准健全、目标分层、多级评价、多元参与、学段完整的教育质量监测体系,打破各个学段各自为政的局面,推动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治理。
(本文系2020年度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基于劳动素养的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一体化建设研究”成果)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