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履职|理论|人物|文化|健康|图片库
理论频道>> 热点

多方着手促进公共卫生体系现代化

2020-09-25 10:53:01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  我有话说
0

  作者:广东药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 庄文敏

  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京主持召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加快建立完善制度体系,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加快形成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和治理模式,实现健康和经济社会良性协调发展。

  随着人口流动加速、生态环境恶化,近些年来我国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率攀升,公共卫生体系现代化建设日益受到关注。2019年新冠肺炎疫情暴露了公共卫生预警系统还不够完善,专业应急人才还比较匮乏,应急物资储备能力尚需加强等情况,也暴露了我国卫生工作一直坚持的“预防为主”的总方针在现实中未能充分落实的现实情况,风险防控的“短板死角”亟待解决。习近平总书记此前多次指出,要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健全重大疫情救治体系和完善公共卫生法律法规等。

  可以说,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不是单一卫生健康部门的事,应该是社会党政各部门协同合作的过程;疾控体系的建设,不等同于单一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需要调整上传下达的联动路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不仅是专业治理的工作,而且事关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体而言,公共卫生体系现代化建设是一项立足根本、着眼长远的系统工程,需久久为功,多方着手。

  首先,要多措并举切实提高预防能力。完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职能设置,将疾病预防控制和医院的诊断治疗结合起来,在医疗团队中设立疾病预防控制岗位或健康工作岗位,以医疗机构为依托,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防治能力。加强地方军队和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医疗单位的技术交流和合作,确保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协同合作。要突出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控、应急处置等核心职能,强化早期监测预警能力,建立智慧化预警多点触发机制,加强不明原因疾病和异常健康事件的监测预警。特别是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病人激增导致医疗资源挤兑、收治能力不足的情况,出台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方案等。筹集和划拨应急物资的专项资金,建立科学合理的公共卫生应急战略物资储备制度。鼓励居民家庭储备适量应急物资,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投入应急物资保障事业,促进良性循环。

  其次,要重视基层卫生服务建设。改变“重医院、轻社区”倾向,增加传染病科室的建设力度,通过法治建设支持和改善公共卫生领域人员编制和薪酬制度,落实基层医疗单位承担公共卫生服务及一般疾病的诊治,发挥基层“哨点”作用。强调公共卫生人才参与基层疾控和医疗工作的实践和经验,恢复公共卫生人才考评临床执业资格,重视对临床医务人员进行公共卫生能力培训,优化队伍建设。同时重视对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开设招生政策倾斜。

  再次,要注重展开联防联控工作。成立医防协同管理机构,对疾病预防控制系统和医疗系统进行人员、信息、资源的调配和监督监管等相关工作,推动“医”“防”之间的人员流动;加强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医疗单位的技术交流和合作,确保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协同合作;要科学公开临床病例数据和基础研究数据,解决当前流行病学数据库面对的“孤岛”现状。

  第四,要搭建好健康信息服务平台。我们应该意识到,当前是科技竞争的时代,必须在建设公共卫生体系过程中不断强化科技的支撑作用。要凸显科技的力量,以智慧城市为依托,充分运用5G、区块链等技术,更好建立智慧化预警多点触发机制,构建纵向四级连通、横向机构协同的健康信息服务平台。

  第五,要明确重视爱国卫生工作对人民健康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工作时强调,要坚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从人居环境改善、饮食习惯、社会心理健康、公共卫生设施等多个方面开展工作。因此,要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调动群众人人动手、人人参与,实现人人共享。将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理念贯穿到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各环节,确保融入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全面改善人居环境,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力度,坚持树立“每个人是健康第一责任人”的思想,不断提升市民群众素养,培养群众养成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增强群众的疾病防护能力,大幅改善群众的健康状况。

[责任编辑:刘洋]
注册 我有话说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