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履职|理论|人物|文化|健康|图片库
理论频道>> 热点

顾学明:把握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的着力点

2020-09-24 10:30:32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  我有话说
0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新发展格局、中华文化、技术创新、爱国卫生工作、科技攻关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顾学明:把握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的着力点】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顾学明表示,发展消费引领型的内需体系、垂直整合的产业链体系、以我为主的供应链体系、互利共赢的价值链体系、内外融合共生的市场体系,有助于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需把握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的着力点。一是发展消费引领型的内需体系。从扩大消费规模入手,不断创造适应新需求的有效供给,推出更多符合国内消费者需求的商品和服务。二是发展垂直整合的产业链体系。需充分挖掘国内能源、矿产、技术、人才等资源,加快推进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纵向合作和相关产业链企业之间的横向互动。三是发展以我为主的供应链体系。我国应继续扩大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市场开放,更加重视进口的作用,扩大对高质量产品和服务的进口。四是发展互利共赢的价值链体系。着力培育和壮大新动能,不断推动经济发展转方式、调结构、增动力,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五是发展内外融合共生的市场体系。既要统筹国内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线上市场和线下市场、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发展,又要主动对接国际市场,提高国内市场标准、技术、品牌、知识产权的全球影响力。

  摘编自《人民日报》

  【王一川:中华文化基因蕴含独特品质和共同记忆】

  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主任、文学院教授王一川指出,简要地回看,历经“三个中国”变迁而又能实现连续发展的中华文化基因,留下了一些独特品质和共同记忆。首先,在“中国之中国”时段即史前至先秦时期生成的传统基因。正是融合了中原文化和其他文化的多元一体的“中国”,能够开创出一系列以中原文化为中心、以不断吸收游牧文化特长的农耕文化为主干的中华文化传统基因,如同合、中和、正义、游艺等。其次,在“亚洲之中国”时段即秦统一至清乾隆末年生成的基因。中华文化主动吸纳其他文化的精华,不断更新自身的文化基因构成,先后创造出“魏晋风度”“盛唐之音”“宋型文化”等中国古典文化艺术高峰。这时段中华文化生成的传统基因有包容、感兴、品评等。再有,在“世界之中国”时段即乾隆末年至今生成的基因。直到此时段“中国”仍然始终处在不断地建构和变迁以及持续认同和融合的过程中。此时段生成的中华文化传统基因中,必然融合了风行于世界各国的现代性文化因素,如民主、科学、自由、革命、改革等。

  摘编自《光明日报》

  【邓丽姝:进一步加快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体系】

  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邓丽姝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握好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这三个着力点,进一步加快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体系,以科技创新持续催生新发展动能、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首先,打造强大的企业创新主体。一是加强企业主导的创新组织建设,二是支持企业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三是加强大中小企业的融通创新。其次,健全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机制。应优化创新服务组织体系,完善科技创新市场化体制机制。再次,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第一,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第二,打通高校院所和企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通道,第三,完善协同创新体制机制。

  摘编自《经济日报》

  【徐水源:提升爱国卫生工作治理能力】

  徐水源指出,与新时代新要求相比,当前爱国卫生工作依然存在统筹协调功能发挥不充分、法治建设滞后、社会知晓和参与不足、基层能力弱化等问题,要着眼于“四个更加注重”,提升爱国卫生工作治理能力。第一,更加注重预防为主。要充分发挥爱国卫生运动组织密、联系广、群众基础深厚的独特优势,切实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大力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第二,更加注重社会参与。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卫生健康服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和引导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爱国卫生工作,做到疾病群防群治。第三,更加注重依法治理。将符合法治精神和要求、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和经验做法上升为法律层面的制度安排,为深化爱国卫生运动发展提供法治保障。第四,更加注重统筹协调。一方面,要紧紧围绕健康中国建设目标,加强爱国卫生运动和健康中国行动的政策衔接、内容对接;另一方面,要继承和发扬爱国卫生运动优良传统,认真总结爱国卫生运动的实践经验。

  摘编自《学习时报》

  【吴黎华:解决关键核心技术短板需构建新型科技攻关体制】

  吴黎华表示,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至关重要。一方面,从全球范围来看,随着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加速拓展,谁掌握了技术制高点,谁就能掌握科技和经济发展的主动权。另一方面,中国正在努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的问题,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构建新型科技攻关体制是关键。首先,要进一步完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新型举国体制。必须通过政府组织和领导,优化统筹集中协调配置资源,把“卡脖子”的清单变成科研任务清单进行布局,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实现突破。其次,要充分发挥企业的力量。相对于基础研究,企业本身对应用技术更有兴趣。需要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企业潜力,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更多参与重大技术攻关。再次,要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拥有14亿人的统一大市场,是我国的突出优势。要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做好顶层设计,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聚焦现代产业发展,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形成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

  摘编自《经济参考报》

  (光明网记者赵宇整理)

[责任编辑:刘洋]
注册 我有话说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