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履职|理论|人物|文化|健康|图片库
理论频道>> 动态

善于创造一套对手不适应的打法

2020-08-27 10:21:0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我有话说
0

  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是我军克敌制胜的法宝。这在抗日战场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面对异常凶悍的日军,八路军、新四军极少同其打硬仗,多采取游击战、持久战的方式,力求“避免一切被动的呆板的战法”,把战争从壕沟里解放出来,创造性地解决一切战略战术问题。游击战由此上升为战略打法,持久战成了全国抗战的战略指导方针。正如当年的《到敌人后方去》所唱的那样:“到敌人后方去,把鬼子赶出境!不怕雨,不怕风,包后路,出奇兵,今天攻下来一个村,明天夺回来一座城……”

  打仗不能总走“一”字,要敢于走“之”字,让敌人摸不着头脑。灵活是战略战术的灵魂。在游击战的战略指导下,我军创造了一整套让日军不适应、难应对的打法。抗日根据地开展的麻雀战,是时任129师师长刘伯承命名的,意思是我抗日分队像麻雀啄食那样,三五成群,忽来忽去,忽散忽聚,东一枪、西一枪,神出鬼没地打击敌人。除了麻雀战,我军还创造了地雷战、地道战、车轮战、推磨战、蜂窝战等,积小胜为大胜。这种打法,使日军不断遭受伤亡又找不到可以还击的对手。日军因此哀叹,“皇军大大的去,八路小小的有;皇军小小的去,八路大大的有”。

  毛泽东多次讲过,任何时候都不要和龙王比宝。宝是比不过的,只能靠自己灵活的战略战术去弥补。我军指挥员深领其义,不打“堂堂之阵”,善于出奇制胜。抗日战争反扫荡中,罗荣桓根据战争形势灵活运用游击战思想,提出“敌进我进”的翻边战术,并作为军事原则得到广泛应用,为扩大抗日根据地、赢得反扫荡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陈赓选择神头岭打伏击战时,地形并不理想,但他实地考察,巧妙布置兵力,给敌造成错觉,歼敌1500多人。还有刘伯承两次设伏七亘村,反兵法不复之常,达到了“用兵之妙,存乎一心”之境。

  与强敌作战,贵在有一套自己的打法。否则,只能受制于人。抗战时期的许多国民党军政要员,曾就读于日本士官学校,迷信对手的战术技术,自己没有创见,处处被动挨打。抗日名将傅作义同日军交锋,一个最深的感受即是,所属部队几乎每一个反应都在日军的估算之内,因其过去所学的军事操典全都来自日本。战术完全照抄日军,自然难以打胜仗。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之所以能战胜日军,除了我军官兵忠诚坚定的政治觉悟,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战略战术水平高于对手,创造出一套敌人不适应的打法,真正做到了以己之长、攻敌之短。

  今天,我军进入一个转轨转型、求新求变的新时代,进入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新阶段。“万变不离其宗”,作战模式在变,但“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的战争指导原则不会变;作战对手在变,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胜战招法不会变;用兵方式在变,但“兵以诈立,战以奇胜”的战争规则不会变。对我军来说,紧盯强大对手,加强军事斗争准备,必须从抗战历史中汲取打赢智慧,创造一套对手不熟悉、不适应的战法训法,真正做到一旦有事,能上得去、扛得住、打得赢。

  制胜招法是作战之魂。好的打法能以少胜多,能抵千军万马。近年来,我军深入开展实战化军事训练,独创了一些适应技术发展、适应现代战争、具有我军特色的战法。然而,也有少数指挥员既不善于继承传统,也不善于创新创造,缺少实在管用的新打法。有的存在思维定势,一搞对抗,就是标图作业、迂回包抄、猛打猛冲;有的缺乏联合素养,对新型作战力量不会运用,习惯于“单打独斗”;有的搞教条主义,把外军的那一套生搬过来,陷入“战争范式”;还有的不加思考,盲目跟风,别人讲目标战他也讲目标战,别人搞斩首战他也搞斩首战。

  应当承认,在现代战争经验上,我们可以学习借鉴外军,但须努力做到“师其意而不泥其迹”,达到活学活用、为我所用之境。一旦用别人的昨天装扮自己的明天,抑或是照别人的葫芦画自己的瓢,就可能被对手牵着鼻子走。

  战争“是一场美妙的智力竞赛”,打法创新绝非易事。未来打什么仗、对手是什么样,我们就要创新什么战法,切实让敌人摸不准“脉搏”。现代战争,信息优势成为制胜的主导因素,整体联动成为制胜的基本形式,精确释能成为制胜的基本方式,体系破袭成为制胜的基本途径。战法创新只有循理而设、因敌而动、依战而行,实现信息力和火力的一体融合,才不会偏离方向,真正赢得主动、发挥效力。

  一位外军将领说:“不怕中国人跟着研究隐形战机,就怕他们走了一条与我们不一样的路。”在与敌人的较量交锋中,继承我军传统,发挥我军特色,独创我军战法,保持我军优势,这应当成为抗战历史留给后辈军人的胜战启示。

  (作者:刘海涛,单位:第79集团军某旅)

[责任编辑:徐皓]
注册 我有话说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