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作文教学中唤醒学生的“真”与“智”
作者:北京市语文特级教师 郭铁良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对高中作文教学的研究,迄今为止已有50余年,即便退休也并未中断。每年高考后,我都会第一时间关注各省市的作文命题与公开发布的范文。最近,浙江省高考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引发了不小的争议。一方面,我对这篇文章并不以为然;另一方面,这也让我看到,在作文应该怎么写、教师应该怎么教等问题上,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大众仍需有更深的认识。
写作的本质,是一种用言语与读者进行对话的过程。而对学生而言,学习写作既是学习与他人对话,也是在通过与自我对话,实现思维认识的提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使命就是要帮助学生完成这种对话。在实现这项使命的路上,处于不同阶段的教师,各有不同的角色要担当。从情感的表达到意见的表达,作文教学是伴随着学生的成长和生活内容的变化而逐步深化的。教师的任务就是根据学生的成长阶段,给予他们相应的帮助。
在幼年阶段,写作是与潜在读者对话,儿童通常不具备与心中默想的人物对话的能力,因此,老师自然要去当学生的对话者,启发他们在写作中对话。到了少年阶段,学生开始产生个体的历史感,反映在文字上,便是语言与情感的交流,在这一时期,教师要对学生的情感与表达加以适当引导。进入高中之后,逻辑思维对学生的成长变得愈加重要,因此,作文教育也对学生提出了与真实读者对话的要求。为此,教师还应让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从各种途径进入学生心灵,为学生提供认识性的思考范本。
作文教学是最具个性化的教学领域,不同的教师各有自己的经验,我们对此不妨见仁见智。无论如何,我们都应本着推己及人的心态,从自己的教育对象出发去考虑问题,这也是高中作文教学“走出迷宫”的主要措施。在教学中,我们要真诚地把自己的经验教给学生,也要把别人的经验介绍给学生,而决不能盲目照抄所谓“作文魔方”“作文克星”等奇技淫巧。
在教学生写作文时,我们所做的事情其实是一个“唤醒”的过程。一个优秀的作文教学者,绝不能满足于把技巧和资料灌输进学生的脑子里,而更要唤醒学生的生活积累,激起他们相应的情感体验,从而使之产生不吐不快的冲动,让他们去挖掘自己心中的思维“富矿”。
我们要唤醒学生心中的“真”——大爱无言,“真”字为先。为此,我们还应避免学生沉迷于华而不实、炫示技巧的“奇句”,而要引导学生说真话,诉真情。我们也要唤醒学生心中的“智”——构思能力的高低,决定了一个人的认知水平与综合素养,同时也会决定其文章的优劣得失,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作文的构思能力,这样不论学生将来从事何种事业,都能使其受益终生。
作文教学千头万绪,介绍起具体经验,可能一本书都介绍不完。归根结底,其要诀无非是“积累”和“激发”两点。“积累”的意义在于让学生“肚子里有货”,而“激发”则是教师采用各种方法调动学生的思维,使之能够产生自己的创见与思路,进而用文字表达出来。尽管学生的作文学习成果,最终会体现在高考成绩上,但应考并不是作文教学的终极价值。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才能有更深刻的思考。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