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动新时代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 李燕、赵昌文
党的十九大做出了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明确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并强调“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战略支撑。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目标与推进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应对内外部形势变化的战略要求
总的来看,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变化、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是我国迈向工业化新阶段的必由之路。
第一,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符合工业化后期产业升级的一般规律。从主要国家工业化、现代化的历史经验看,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贯穿了整个工业化的历史进程,特别是进入工业化中期以后,随着经济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制造业一般都会经历综合成本上升的压力,这时需通过产业升级实现向价值链高端的攀升。历史经验表明,那些成功实现了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国家和地区,最终都顺利进入了高收入国家的行列。可以说,制造业的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关系到一国经济持续发展、收入水平提高和现代化的全局。
第二,内在支撑条件变化和消费升级驱动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我国是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但制造业存在的一系列结构性矛盾和问题也不容忽视。比较突出的就是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低端产能过剩,高端、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难以满足居民消费升级的需求。与此同时,经济发展的内在支撑条件正在发生变化,处于比较优势动态转换的时间窗口期,这些都进一步形成了对制造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倒逼机制。还要看到,居民消费升级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也提出了要求。根据国际经验,人均国民收入在超过1万美元后,将进入一个消费升级较为剧烈的时期,特别是高品质、高端化、多元化的产品和服务消费将快速增长,居民消费结构和层次的提高将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形成直接推动。
第三,全球新一轮工业革命为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带来历史性机遇。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历史,也是一部工业革命推动的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历史。从历史上看,每一次工业革命都带来了新的通用性技术扩散应用和生产方式变革的重大机遇,为制造业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正在推动制造业进入“智能化”时代。据埃森哲公司预测,人工智能作为一种全新的生产要素,有望将美国、英国等国家2035年的劳动生产率最高提升40%。这对正处于人力成本上升、传统要素投资回报率递减的中国制造业来说,是一个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机遇,有利于推动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走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第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妥善应对全球产业链重构的客观要求。全球产业竞争格局的形成与重构,本质上是大国经济发展和竞争博弈的结果,新冠肺炎疫情作为一种叠加因素,将加速全球产业链的重构。目前,我国制造业多数产品的可替代性较强,产业链根植性、稳定性和竞争力仍然较弱,尚未形成不容轻易替代的竞争优势。妥善应对产业链重构趋势,需要加快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的产业链,积极参与全球产业链竞争合作,拓展新的发展机遇。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迈入工业化新阶段的一场系统性变革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提高制造业供给体系质量、更好满足消费升级需求为目标,以提高效率效益为根本要求,以创新为根本动力,优质高效、平衡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是我国迈入工业化发展新阶段后,发展理念、发展模式、产业结构、发展动力、体制机制等系统性变革的过程。
我国制造业的新变化将主要体现为:由“规模扩张”转向“质效提升”,由传统制造模式转向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等新模式,由传统产业体系全面升级为现代产业体系,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以及全面构建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新机制。
同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任务也进一步明晰。
一是供给体系的质量不断提高。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取得显著成效,制约产业发展的基础能力短板基本补齐;产品质量、品种结构持续优化,品牌认可度进一步提升;供给体系基本能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消费升级的需求。
二是运行效率和效益进一步提升。主要体现为技术创新和生产方式创新促进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增加值率明显提升,制造企业经营效益保持在较好水平,行业平均利润率有所提高。
三是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绿色制造的理念贯穿于制造业生产的全流程和产品全生命周期,充分体现清洁安全和集约生产的内在要求,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提高。
四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明显增强。制造业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资源要素空间配置效率提高,区域发展协调性、联动性显著增强,发展差距进一步缩小;制造业升级对农业现代化、现代服务业的支撑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实体经济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五是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能力。制造业的产品竞争力、产业创新能力,以及中国制造的品牌影响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拥有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中高技术产业、世界级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国际一流水平的领军企业和细分领域的单项冠军;基本形成高质量、富有竞争力的营商环境,制造业创新活力、竞争力明显增强。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要守住三个底线、对标三个高线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关键要从制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次原因入手,加大体制机制改革力度,完善高水平的市场经济体制,充分激发市场主体的创造性和能动性。同时,全面提升产业治理能力,形成引导、规范、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制度环境和社会氛围。
在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路径上,重点是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机遇,加强规划和政策引领,促进创新技术和服务要素全方位为制造业企业赋能,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为迈向高收入国家和建设现代化国家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
在推进过程中,主要是守住三个“底线”和对标三个“高线”。
守住三个“底线”,一是守住发展方式不走回头路的底线,宏观调控上保持战略定力,不以短期利益牺牲长远发展,持续深化制造业降成本的改革,畅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有效渠道;二是守住产业安全的底线,以完善创新的正向激励机制和创新生态为重点,攻克卡脖子关键技术、守住产业链关键环节;三是守住生态保护的底线,坚持激励和约束并举,朝着市场化法治化方向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绿色产业政策,建立企业环保信用评价制度。
对标三个“高线”,一是产品质量、环保、安全等对标高标准,完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认证认可”三级管理体系,以质量、安全、能效、环境技术标准引领高质量发展,支持企业推广应用智能制造和精益管理,提高质量控制、能耗和安全管理水平;二是技术创新应用对标高标准,大力促进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创新应用,进一步完善有利于新技术扩散的制度环境,将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政策进一步拓展至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等领域,探索技术创新推广应用保险机制,加快健全新业态新模式的准入和标准规范;三是营商环境建设对标高标准,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入手,进一步加大对内对外开放力度,破除行业准入壁垒,增强监管的透明度,真正确立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落实产业政策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同时加快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监管机制,并加强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