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体魄强健成为大学生标配
作者:郭 膺
毕业前夕,部分南开大学毕业生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体质健康证书”。据媒体报道,今年共有2262名毕业生获得南开大学“体质健康证书”,其中103人同时获得“体魄强健毕业生”称号,获得者人数创历年新高。截至2020年,四年来共有6187名本科学生获得“体质健康证书”,其中共有263名本科学生同时获得“南开大学体魄强健毕业生”,学生体育测试的整体水平不断提升。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让当下的人们对健康问题空前关注,因此南开大学的做法一时引发舆论关注,不少网民点赞表示支持。有医疗专家表示,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大多数人完全可以像以前一样动起来,青少年群体更需要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和免疫力。
近年来,有关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新闻之所以经常引发关注,其现实背景在于当下青少年体质的现状并不乐观。为此,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想方设法推动大学生加强体育锻炼,但实施过程有时并不顺利。比如,有媒体报道,某大学曾引进了一款手机运动软件,要求每名学生每学期必须完成120公里的跑步里程数,并打卡记录,否则体育课成绩不及格。没想到的是,居然有学生花钱找人替跑。还有的高校为督促学生锻炼,规定“体测不达标,不发毕业证”。部分学生对这类严格规定颇有微词,其实体测的标准要求并不高。比如,在2014年发布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大三大四男子1000米和女子800米的及格成绩分别为4分30秒和4分32秒。据专家解读,其实这一要求较之前的标准已放宽很多,要达标并不需要学生具备多高的运动天赋或刻苦训练,一般只需坚持参加必要的体育运动就可达到。问题在于,假如一个大学生基本不怎么进行体育锻炼,想要达标自然有困难。相比之下,南开大学的做法带来的一个重要启示是:就提升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养成良好运动习惯而言,正向激励法值得探索,有利于让学生积极自发地动起来,并在学校形成热爱锻炼、崇尚运动的良好整体氛围。
其实,每所学校或许都有这样一类学生,他们或体质纤弱或性格慵懒,抑或痴迷于上网打游戏,总之就是不爱运动。对于这类学生,逆向鞭策法或许一时可以起到明显效果,但当他们离开大学校园走上社会,脱离了有效约束之后,很容易把之前被“强制”的运动习惯抛到一边,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无论学校教育抑或家庭教育,找出青少年身上存在的各种错误和缺陷并加以改正,是常见的教育思维,这也是逆向鞭策法的来源。这种思维对于促进青少年沿着正确的道路健康成长多有裨益,但对于部分心理较为敏感脆弱、性格较为内向孤僻的青少年而言,纠错式教育、逆向式鞭策可能会让他们产生挫败感,进而滋生抵触情绪。相比较而言,正向激励法通过挖掘受教育者身上的闪光点并给予适当奖励,可以不断激发并强化受教育者的正向行为,并使之逐渐成为一种行为模式乃至养成习惯,这也属于教育心理学中“赏识教育”的范畴。
基于此,我们就不难理解南开大学为毕业生颁发“体质健康证书”的出发点和理论依据。其他一些高校可以从南开大学的做法中汲取有益养分,结合本校实际,本着“一校一策”的务实态度,合理运用正向激励法和逆向鞭策法,不断改进和完善学校开展体育运动的指导思维和实践方法,引导大学生真正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让体魄强健成为新时代大学生的标配,让健康第一成为大学校园新风尚。如此一来,全面有效提升当代大学生体质就有可能打开新局面。毕业生们在离开校园之后,依然能够感受到母校的教育为他们身体健康乃至职业发展带来的长久滋养。(郭 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