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履职|理论|人物|文化|健康|图片库
理论频道>> 学术

化危为机 重塑艺术专业教学模式

2020-06-08 10:00:57 来源:中国教育报  我有话说
0

  作者:中国美术学院党委书记 钱晓芳,中国美术学院周艳、唐珊

  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改变了高校的教育教学模式。面对疫情,中国美术学院按照“停课不停教、不停学”的部署要求,以艺战“疫”、共克时艰,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5月16日,在全校师生返校第二周,学校通过线上线下同步推出“众志赞歌——致敬抗疫英雄暨中国美术学院线上教学汇报展”,向社会汇报疫情期间的教学、创作成果,致敬抗疫英雄,同时衔接、梳理、沉淀、夯实、反思线上教学,重塑艺术专业教学模式。

  化危为机,创新艺术教育的在线教学

  深耕网络,打造通识课程群。艺术学科最大的特点是直观教学、在场教学、个性教学,以上手实践为根本,疫情的发生,使得常规的教学实践和材料运用受限。为此,学校根据既定的教学计划,充分利用线上资源,拓展教与学的现场,在深化专业建设的同时,利用线上教学强化核心案例和经典解析,积极打造人文通识与专业通识课程群,为深化专业内涵建设、推进课堂创新进行了一场“线上排演”。深化“数字国美”建设,加强教学信息化建设,开发和运用数字化平台,打通系统屏障,建立中国美术学院本科教学直播平台,同时选用“超星尔雅”“智慧树”等优质课程资源平台,形成了“4+1”课程平台模式,计划内课程开课率100%。

  夯实学理,推进教与学的双向延展。线上教学,“教”的重点是教师专业技艺与专业通识的梳理和深化,“学”的关键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激发和独立研究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中,学校突出“四个强调”:强调面向经典的自主研习,强调人文通识与专业通识的整合提升,强调专业资源库与教学工具箱的拓展更新,强调互联网与数字人文时代的专业重塑,力争做到“夯实学理、深挖本体、拓展视野、更新知见”。改革和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为中心、以作业为驱动”,通过在线直播课、在线研讨班、在线社区等方式,形成小班化在线学习共同体。

  强化监管,确保线上教学质量。及时组建线上教学指导组织,构建“学校—职能部门—教学单位—课程教师”四级教学管理架构和工作制度。实行教研与教学的动态管理和质量监控,每日总结教学情况,每周召开全校在线教学工作会,组织专题调研和常态抽查,院系负责人在线听课。各专业因地制宜开展灵活而富有创造性的居家学习、创作。

  以艺抗疫,唱响时代赞歌。学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师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以艺术创作传递人们“守望相助”的温暖和关怀,表达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力量。号召全校师生秉承“大义在胸、大爱在心、大责在肩”的精神担当,用手中的画笔,向抗疫英雄学习。疫情期间的教学,学生因陋就简、就地取材,以父母为模特完成作业,用专业回馈父母和家人,使个体的经验和宏大主题相辅相成,显发“共同生活”的家国意蕴。

  慎终如始,落实防疫复课“网格管理”

  严之又严,织密精密智控网。学校把疫情防控和返校复课作为头等大事,制定工作方案,反复推演排练,细化应急处置流程。制定教职员工和学生“日常行为新规范”,聚焦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发布“返校开学43问”。全力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强化服务意识,以“信息化”实现智能化管控,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和大数据手段,率先开发校园健康码、每日打卡系统,精准摸排学生返校信息,实现学生返校报到刷码和进出管控,真正做到不漏一人。建立学校—学院—班级(工作室)三级网格,实现学生学习、生活精细化管理全覆盖、信息全掌握。强化师生流动管控,严格执行教职员工出省请假、学生外出报告和审批制度。同时,推出心理健康辅导计划——网络援助服务,有针对性地开展一对一的心理咨询辅导,为学生稳情绪,树信心。

  全面覆盖,上好开学第一课。党委书记、校长带头为学生上云思政课,各二级学院总支书记和院长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讲好“开学第一课”。围绕疫情防控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深入挖掘“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家国情怀、人道精神、奉献精神等育人元素,将万众一心抗击疫情的伟大斗争和英雄事迹,作为思政课的生动教材,作为教学教研、学术研创的重要内容,深入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引领师生爱国爱党、崇敬英雄、自我砥砺、珍爱生命,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梳理总结,确保教学正常开展。做好线上线下教学衔接方案与课程安排,实行错峰错时教学。第一时间为毕业生开放专业教室与实验室,保证毕业创作进度。同时,对前期线上教学进行了系统梳理、集体评议,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教学大检查。通过总结在线教学的经验成果与短板问题,形成了一系列共识:持续夯实四级教学管理体系;持续优化和创新疫情期间授课方式,继续践行“理论大课名师共讲,实践小课一对一指导”大小班授课模式;充分利用线上学术资源,持续推进人文通识与专业通识建设,提升艺术人文通识课程的深度和广度,打造具有学理研究和问题意识的研究型课程,开展首批国际网络课程建设。

  统筹安排,做好本学期毕业生工作。以作品检阅为重心的毕业展,学校已经持续开展十余年。以“共同生活”为主题,全面部署和推进2020年毕业季工作,调整毕业环节的各项工作安排,做好在线答辩、毕业创作线上展览预案。推出毕业生就业创业十项激励措施:设立升学奖励、鼓励创业带动就业、落实基层就业奖励、抓实服务基层项目、实现精准帮扶百分百、推行导师帮扶全覆盖、实施就业经济援助、启动毕业生驻留计划等。积极开展线上线下服务,依托各类资源拓宽就业渠道,做好精准帮扶,全力保障毕业生按时毕业、顺利就业。

[责任编辑:董大正]
注册 我有话说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