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履职|理论|人物|文化|健康|图片库
理论频道>> 热点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

2020-04-27 16:18:18 来源:经济日报  我有话说
0

  作者:重庆市铜梁区委书记 唐小平

  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实施大数据引领战略,推动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协同发展;

  坚持把创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为高质量发展打造新引擎;

  把打造卓越营商环境作为提升区域竞争力的破题之举,把改革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最大动力;

  立足全域融合、全面发展,聚力打破城乡二元边界,实现城市有乡村更美好、乡村让城市更向往。

  2019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时强调,要从长期大势认识当前形势,抓住用好战略机遇,着力稳住经济基本面、培育新的增长点,不断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推动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我们做好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今年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作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为成渝地区发展带来新机遇。

  当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剧,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加大。也要看到,我国拥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巨大的内需市场、充足的政策空间和显著的制度优势,支撑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产要素条件没有改变,长期稳中向好的总体势头没有改变。我们要增强信心,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优化空间布局、完善基础设施、壮大优势产业、拓展开放平台,大力发展智慧城市、数字乡村、工业互联网,奋力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国际大都市后花园,打造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把准高质量发展主攻方向

  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就要夯实制造业这个基础。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增强经济质量优势和竞争力的关键举措。

  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实施大数据引领战略,推动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协同发展,不断做大经济总量、提升发展质量。

  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聚焦“高”和“新”两篇文章,全面建设数字花园高新区,加速形成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大健康等特色优势产业集群。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形成高能级、高层次、高度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链、价值链向中高端迈进。

  加快培育战略新兴产业,加快推进数据中心、物联网、高速铁路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动交通枢纽经济、“智能+”产业发展。大力发展“5G+工业互联网”,扩大智能化应用,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建设“智造重镇”“智慧名城”,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构建高质量发展创新生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结构转方式、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根本上要靠创新。

  创新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能否茁壮成长,关键在于是否有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必须坚持把创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为高质量发展打造新引擎。

  构建协同创新体系,主动对接国家、省市创新平台,强化政策机制“等高对接”,创新科技管理体制机制,大力建设实验实训基地、技术孵化中心,提质科创中心,打造创新联动区域,激发创造活力和创新潜能。

  打造创新人才高地,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健全完善集聚人才、发挥人才作用的体制机制,让各类人才的创新智慧竞相迸发。重庆市铜梁区始终把招才引智作为推动发展的关键举措,持续用好用活“龙乡人才政策十条”,创建重庆英才大会·海归论坛永久举办地,建好“人才公园”,打造“英才小镇”,不断营造近悦远来的最优人才环境。

  推进创新成果转化,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加强与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研发中心,以项目为纽带开展重大科技联合攻关,加强产学研用一体,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落地变现,形成现实生产力。

  提升高质量发展营商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不断为民营经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帮助民营经济解决发展中的困难。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是关系城市竞争力的关键。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要把打造卓越营商环境作为提升区域竞争力的破题之举,把改革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最大动力,坚持“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以卓越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

  构建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体系,持续深化行政审批流程再造集成创新,全面推行“一窗通办、一网通联”,让数据多跑路,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路、不跑路。重庆市铜梁区在建好用好市民服务和营商环境促进中心、高新区企业服务中心、“大数据+营商环境”社会治理创新中心基础上,探索推行企业开办“零材料、零费用、零见面、零跑路”审批,建设重庆首个企业开办“无费区”,取得良好效果。

  健全助企发展的问题解决机制,针对企业融资难、用工难、降本难等问题,务实搭建政银企“铁三角”,积极融通创业、再就业、灵活就业等渠道,开设企业服务“绿色通道”,坚定落实减税降费各项政策措施,清理规范涉企收费,让企业放下包袱、轻装上阵。

  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保障环境,建立健全信用评价、涉企检查和行政处罚报备、企业法治服务等制度,成立营商环境观察员队伍,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监管,打破“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等隐性壁垒,促进市场公平竞争,充分释放企业创造力、竞争力。

  推动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

  城乡融合是高质量发展的最高境界,其重点在于乡村振兴、城市提升和要素融合。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要求我们要立足全域融合、全面发展,聚力打破城乡二元边界,实现城市有乡村更美好、乡村让城市更向往。

  内外兼修,建设大美乡村,着眼补短板、抓基本,加快补齐农村路、水、电、讯四个短板,抓实农村集体经济、人居环境整治、基层组织建设、乡村治理“四个基本”,夯实乡村振兴基础,增强城乡发展协调性。围绕“建设一条绿道、发展一片产业、富裕一方百姓”目标,打造富有特色的“绿道经济”,推动农文商旅融合发展,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道法自然,打造田园城市,坚持以人为本,稳步推进老旧城区有机更新,下足“绣花”功夫推动城市智管、细管、众管,建设智慧城市。秉持“山头不推、稻田不填”理念,尊重山形水势,顺应自然肌理,在产城景融合发展上深度发力,打造推窗见田、推窗见绿,柔软温润、便捷舒适的生态田园城市。

  畅通血脉,做好融合文章,探索建立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推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一张图、一盘棋,鼓励资本、人才、技术下乡,盘活农村土地、房屋等闲置资产,建好扶贫车间、乡村振兴车间,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促进城乡产业融合、要素融合、公共服务融合,让城市和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责任编辑:丛芳瑶]
注册 我有话说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