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履职|理论|人物|文化|健康|图片库
理论频道>> 学术

深入把握精准施策的内涵要义

2020-04-23 08:55:20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0

  河北省承德市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积极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金融服务、稳岗招聘等服务措施,解决企业运输、资金、用工、防护等复工复产中的难题,助推企业全面复工复产。图为工人在承德市双滦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车间内工作。新华社发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大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并强调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精准施治、精准管控、精准识别风险点、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目前,我国国内疫情防控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经济社会秩序正在加快恢复。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向既定目标前进,必须准确理解精准施策的内涵要义。

  1、“准”“细”“实”:精准施策的内在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要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做到精准施策。例如,在部署全面深化改革时,强调“突出问题导向,加强分类指导,注重精准施策,提高改革效应”;在指示美丽乡村建设时,强调“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在谈到脱贫攻坚时,强调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真抓实干、精准施策”;在谈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时,指出“强化问题导向、注重精准施策”;谈到干部管理时,强调“敢抓善管、精准施策”;在部署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时,再次强调“精准施策”。可见,精准施策的要求贯穿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方方面面。

  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治国理政实践,可以从“准”“细”“实”三个方面理解精准施策的要求。所谓“准”,就是精准、精确,这是制定正确战略战术,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工作不折腾,最终取得实效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反之,如果不精准,哪怕只有丝毫之差,都可能导致事情受挫甚至失败,“差之毫厘,谬之千里”“一着不慎,满盘皆输”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谓“细”,就是精细、精致,任何事情不管如何宏伟巨大,都要从细节处着手,养成习惯,如果对工作、对事业仅仅满足于一般化、满足于过得去,眉毛胡子一把抓,那么问题就会被掩盖,把工作办好也就只能成为一句空话。所谓“实”,就是落实、实效,这是精准施策追求的目标,也是精准施策成功的重要保证。“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只有按照既定方案不打折扣地贯彻落实,才能保证各项措施落地见效。

  2、精准施策蕴含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精准施策建立在对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和科学把握基础之上,坚持和深化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与知行统一的知行观。

  党的思想路线也是党的认识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认识方法、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党章明确规定:“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1945年,毛泽东同志将其核心内容概括为实事求是,并对其作了权威性解释:“‘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深刻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提倡这个,不要提倡本本。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实事求是,就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来研究和解决问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来制定和形成指导实践发展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只有坚持实事求是,我们才能准确认识和把握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才能依据新的实际制定和实施大政方针。精准施策是对实事求是的坚持和拓展,即不仅要精准找到事物的发展规律,还要把它贯彻落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推动实践取得高效高质量发展。

  精准施策不仅是一个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而且是一个从认识再到实践的反复过程,进一步深化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行观。马克思主义认为,知与行是辩证统一的。保持马克思主义知行观,就是要坚持在实践中认识真理、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高政治素养和实际工作本领。具体而言,知是行的基础和前提,要想做到“精准”,首先必须对事物发展现状有全面的了解,对事物发展规律有科学的认知,对事物发展趋势有精确的研判,对“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做到熟知、全知、深知,才能制定行得准、行得通、行得顺的措施,只有了解民情、掌握实情,搞清楚问题是什么、症结在哪里,才能拿出破解难题的实招、硬招,为精准施策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行是重点、是关键,只有在知的基础上,制定与客观实际相符合的策略,并贯彻实施,将其做细做精做严做实,才能达到实效高效,达到知与行的高度统一。

  3、精准施策过程中需要把握的几个方面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做一切工作,必须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奋斗,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奋斗。在精准施策中,随着发展条件、环境改变的是策略、战术,始终不能改变的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面对突如其来、前所未有的新冠肺炎疫情,党中央一开始就明确要求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党中央采取的所有防控措施都首先考虑尽最大努力防止更多群众被感染,尽最大可能挽救更多患者生命。当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后,充分重视民生问题,各地在确保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推进企业有序复工复产,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并战略性分析当前以及今后经济发展形势,着力壮大新增长点、形成发展新动能。正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才能找到精准施策的目标和重点,进而在防疫情与促生产、保民生之间寻找到最科学精准的平衡。

  把握客观规律,弘扬科学精神。精准施策要求强化精准理念,树立科学态度,运用科学手段、科学方法和科学数据,对事物的运行规律及发展趋势做出精准认识和精准研判,精准查找存在的问题和短板,精准对接群众的需求与呼声,制定出具有战略性、针对性、实效性的精准策略。与此同时,不能陷入死板教条,拘泥于形式,搞“一刀切”,而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客观实际相结合,审时度势、因地制宜,不断提升工作的科学性。疫情防控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准确把握国内外疫情防控和经济形势的阶段性变化,因时因势调整工作着力点和应对举措”,强调要“加强对国际经济形势的研判分析,及时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举措”。这就要求我们面对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大战大考,必须坚持因时因势施策。弘扬科学精神,根据事物发展规律因应施策,是做到精准施策的必然要求和先决条件。

  坚持系统思维,树立大局观念。正确处理整体与部分、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贯穿于精准施策全过程。精准施策强调抓准抓细抓实,但并不是说工作仅仅局限于细枝末节,无视总体布局,而是强调首先对总体、整体有精准把握,做到心中有大局、有方向、有核心,是在把握正确方向、明确战略重点基础上的精细精致,是真正的“从大处着眼、从细处入手”。在精准施策中树立大局观念,就是要把握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处理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的关系,按照总体布局,树立问题意识,扭住短板、断点、堵点,精准靶向发力,从而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此外,树立大局观念,还要正确处理顶层设计与基层贯彻落实的关系。顶层设计至关重要,决定方向和成败,但再好的顶层设计也必须依赖于基层抓紧抓实抓细的贯彻才能变成现实。在防疫和复工复产中,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贯彻好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在各自岗位上做好自己的工作,推动抗疫取得最后胜利,推动经济社会走上快速恢复发展之路。

  把握量变和质变的辩证法。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精准施策就是力求把握好事物发展中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通过抓好事物发展中的量变来推进事物实现质变,最后通过质变推动实现事物的发展和事业的进步。离开一定的量的积累,就不可能有质的飞跃;离开质变就不可能达到人们追求的目标。因而,量变、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个必不可少的阶段,其中,量变是基础、是支撑,因而,要高度重视量的积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摆脱贫困》一书中所指出的:“青年干部不能只热衷于做‘质变’的突破工作,而要注重做‘量变’的积累工作。我赞赏‘滴水穿石’的精神,赞赏默默奉献的精神,提倡干部埋头苦干,着眼于长期的、为人铺垫的工作。”矛盾和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质的突变。在精准施策过程中,要敢于正视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并争取在矛盾和问题处于萌芽、初期阶段时就加以化解,以避免恶化最后导致无法弥补的损失。坚持从量变到质变,积跬步而至千里,这是精准施策实施过程中必须牢记的辩证法。

   (作者:张凤莲,系山东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山东社会科学院基地研究员)

[责任编辑:孙满桃]
注册 我有话说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