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履职|理论|人物|文化|健康|图片库
理论频道>> 热点

既要用好政策“组合拳”的红利,更要提振投资和消费信心

2020-04-09 10:58:32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  我有话说
0

  既要用好政策“组合拳”的红利,更要提振投资和消费信心

  ——“防止世界经济衰退,各国应该如何做”系列访谈一

  编者按:3月26日晚,习近平主席在北京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并发表题为《携手抗疫 共克时艰》的重要讲话。就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全球阻击战,习近平主席呼吁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防止世界经济陷入衰退。如何看待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的重大意义?各国应当如何行动,才能提振世界经济复苏士气?就此,光明网专访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一级教授张占斌。

  疫情是全人类共同挑战,抗击疫情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

  光明网:当前,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还有哪些潜在影响和风险点需要注意?各国联手加大宏观政策对冲力度有何重要意义?

  张占斌:2020年,在人类历史上也许是个重要的分水岭。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已经波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现全球共振,这是人类自二战以来遇到的最重大危机事件,对中国和全球经济带来多方面的深刻影响。全球资本市场、金融市场、大宗商品市场受到严重冲击。近一个月时间,我们看到全球资本市场剧烈动荡,美国三大股指期货多次下跌触发熔断,国际油价暴跌。各个行业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特别是旅游娱乐、餐饮酒店、航空运输等服务行业遭受重创。此时此刻,我们更加深刻感受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极端重要性。

  面对疫情,需要警惕未来很可能导致全球经济危机。欧美主要国家经济进入萧条期,全球经济危机大概率加速到来,并将可能成为二战后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国际金融协会3月23日发布预测称,2020年全球实际经济增长率为负1.5%。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已经对全球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大量人员因此失业。

  面对疫情,需要警惕未来危机从供应端向需求端扩散。疫情会影响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产业链、供应链断裂,工厂停工、倒闭导致供应端崩溃,人口流动受到限制,需求端也萎靡。没有供应、没有需求,全球经济活动将陷入停摆。

  面对疫情,还要警惕各国政策缺乏协调合作。各国都相继推出了量化宽松政策和大规模财政刺激计划,如美联储宣布“无上限”量化宽松,欧洲央行推出紧急资产购买计划。如果各国缺乏协调合作甚至“以邻为壑”,大规模刺激政策将难以实现反而引起资本市场波动,并造成全球商品和服务贸易中断。

  疫情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抗击疫情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面对疫情,最近召开的G20领导人特别峰会宣布将联合抗疫,启动5万亿美元经济刺激计划,促进金融稳定,增强全球市场流动性,以应对疫情对全球经济和金融带来的负面影响。各国联合抗击疫情释放了极其重要的信号,有利于全球金融市场的稳定,有利于维护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稳定,捍卫全球的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增强了全人类抗击疫情胜利的信心。

  维护全球的产业链供应链需要采取多方面的举措

  光明网:疫情发生以来,我国相关部门不断完善外贸外资协调机制,在财税、金融、保险、便利化等方面出台多项支持举措。随着系列政策逐步落地见效,外贸产业链、供应链运转正在逐渐畅通,中国正在担当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之锚。在您看来,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需要各国如何做?

  张占斌:由于产业转移的客观经济规律、发达国家“制造业回归”战略、中美贸易摩擦等因素,中国本来就面临产业链“外溢”的压力。叠加疫情的影响,全球部分产业链供应链面临中断危机。习近平主席呼吁二十国集团成员采取共同举措,减免关税、取消壁垒、畅通贸易,发出有力信号,提振世界经济复苏士气。

  具体来说:一是减免特定的关税。减免特定产品关税,特别是原料药、生活必需品、防疫物资等,在疫情防控期间可以直接实行零关税,甚至通过临时补贴达到负关税;降低制造业关税,制造业是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核心,对电气和机械设备、泛半导体、泛汽车、矿产品等行业,可适当降低关税;取消特定国家新增关税,以中美经贸摩擦为代表,部分国家提高了关税水平,至少要按比例取消此前新增关税。二是取消不必要的非关税壁垒。与关税壁垒相比,非关税壁垒更为隐蔽且形式多样。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统计,截至2019年,全球生效的非关税壁垒有四大类12863项,包括技术(卫生与植物检疫3494项、技术性贸易壁垒2960项)、贸易保护(反倾销1894项、反补贴194项、保护措施57项)、农业保护(特定保护652项、关税配额1274项、出口补贴429项)、其他(数量限制1636项、国企贸易273项)。诸如技术性贸易壁垒、过度保护等,可适当取消。三是畅通跨境贸易。国际组织要发挥好畅通跨境贸易的积极作用,建立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应急管理机制,建立各国产业链供应链信息共享与沟通机制,构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预警指标体系。

  维护全球的产业链供应链需要采取多方面的举措。总的来说,各国要努力优先保障在全球供应链中有重要影响的龙头企业和关键环节恢复生产供应,要提供精准的支持政策。要加强国际贸易合作和海关合作,确保跨境物流通道无堵点,跨境供应链通畅。另外,要发挥国际组织的作用,增强全球供应链的应急能力和协同能力。还要维护全球自由贸易规则,尽可能的促进国家间自由贸易合作关系,构建更加开放的产业链、创新链和价值链。在这个过程中,我国努力复工复产,无疑为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安全作出了贡献。

  维护全球金融市场稳定必须有力有效

  光明网:面对全球金融市场的波动,应当做好哪些方面的应对措施?

  张占斌:疫情给全球金融市场带来巨大波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国除外)的股票市场大幅下跌,美国国债出现“收益率倒挂”现象,国际油价暴跌等等。习近平主席强调,要实施有力有效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促进各国货币汇率基本稳定。要加强金融监管协调,维护全球金融市场稳定。这很有启示意义。

  具体来说:一是实施有力有效的财政和货币政策。金融市场的波动源于对经济基本面的预期,因而要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稳定经济基本面。财政和货币政策要“有力”,目前全球政策趋于宽松,美联储甚至计划推出无限制量化宽松政策,力度可谓大到极致,但也要防范由过度的宽松政策引发的风险。财政和货币政策要“有效”,在低利率有可能导致“流动偏好陷阱”的情况下,尽可能选择积极的结构性财政政策和稳健的数量型货币政策。二是稳定货币汇率。货币汇率不稳定通常是爆发经济金融危机的一个风险点。2020年1月期间美元指数基本在96-98之间小幅波动,但2-3月的美元指数波动范围扩大至95-103之间。美元指数变动的方向代表着国际资本流动的方向,发达经济体要保持足够的宽松政策,确保国际资本流向实体经济和新兴经济体,新兴经济体则可采取临时的干预措施,限制短期的国际资本流动,确保美元指数相对稳定的同时,稳定各国货币汇率。三是加强金融监管协调。各国金融监管机构的目标应设定为平衡金融稳定、银行稳健与经济活动。对银行等金融机构部门,可适当放松监管,鼓励其灵活运用各类工具,重组债务人的贷款。

  中国以实际行动为世界经济平稳运行注入强大信心和力量

  光明网:习近平主席表示,中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坚定不移扩大改革开放,放宽市场准入,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扩大进口,扩大对外投资,为世界经济稳定作出贡献。在当前形势下,这些措施将对世界经济稳定发挥怎样的作用?

  张占斌: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可以加快恢复国内企业复工复产,畅通经济循环,驱动经济增长早日恢复正常轨道。目前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30%,中国经济发挥着世界经济稳定的“压舱石”作用。积极财政政策主要是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减税降费,防治疫情短期冲击造成企业大面积倒闭现象,重点保障出口企业的海外订单交付能力,降低供应链被替代的风险,支持基层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发挥好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积极财政政策通过适当提高财政赤字率,发行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积极扩大国内消费需求,营造更加有力的消费环境,鼓励汽车和大宗耐用品消费,引导居民恢复正常的消费,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稳健的货币政策旨在降低利率负担,刺激投资和消费,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引导资金加速向实体经济流动,引导银行积极向企业让利。重点扶持资金链面临断裂、存在债务风险且有一定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应分阶段把握货币政策的力度、节奏和重点,始终保持流动性的合理充裕,特别是要实现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GDP增速的基本匹配,引导贷款实际利率不断下行,提升消费和投资的信心。同时,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要同消费、投资、就业、产业、区域等政策形成合力,驱动中国经济增长回归正常轨道,充分发挥中国对于世界经济的“稳定器”。

  坚定不移扩大改革开放,放宽市场准入,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扩大进口、扩大对外投资,旨在通过“引进来”“走出去”,加强国际经济深度合作,为世界经济的稳定传递正能量。扩大开放有利于营造更公平的竞争环境,从供需两端对国际经济产生积极影响,中国完善的基础设施、健全的工业体系、优惠的外商投资与税收政策、稳定的汇率和逐步走向成熟的金融市场,积极为外商投资兴业提供经营保障。“放管服”改革进一步优化的营商环境、保护外资企业合法权益、广阔的市场腹地和众多的消费者群体,为国际投资商带来巨大发展空间。中国放宽外资准入限制,压减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允许更多领域实行外资独资经营,加快与国际通行经贸规则对接,取消壁垒、畅通贸易,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为中国以及世界经济平稳运行注入了强大信心和力量。中国旗帜鲜明推进维护多边贸易体制,致力解决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平等问题,稳步推进“一带一路”重点项目建设,继续打造我国自贸区建设“新标杆”,积极拓展国际间外贸、外资、技术贸易等经济层面的双边和多边合作空间,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创造更多机会,畅通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良性循环,持续为世界经济稳定发展注入“正能量”。

  国际社会和各国自身要相向而行

  光明网:习近平主席呼吁二十国集团成员采取共同举措,减免关税、取消壁垒、畅通贸易,发出有力信号,提振世界经济复苏士气。您对此有何具体建议?

  张占斌: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到今日,各国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已不再是孤立的,而是通过贸易链接在一起,成为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整体。面对疫情,各国应搁置贸易纷争,将全世界人民的生活和全世界经济的发展放在首要位置。正如习近平主席所呼吁,“减免关税、取消壁垒、畅通贸易,发出有力信号,提振世界经济复苏士气”。这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提振世界经济复苏士气的做法。

  具体而言,可将货物贸易的主要商品分为三类。第一类,与防控疫情有关的商品,比如口罩、防护服、医疗物资等,建议最低可以降至零关税,并给予绿色通道。第二类,生活必需品。疫情给人们生活造成不便,购买生活物资会出现困难。为保障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建议大幅降低生活必需品的进口关税,并给予绿色通道。第三类,其他商品。疫情的蔓延,使企业生产成本增加,有些企业甚至被迫暂停生产,消费者也由于商品价格的上涨而增加了额外的支出。为了给企业和消费者补补血,提振信心,建议各国可以推出特别降税计划,比如在2020年统一下降大部分进口商品的关税。相关措施的有效期,可暂定为至2020年底。牵头部门可由各国财政部和央行负责。

  另外,中国主动扩大进口,消除贸易壁垒,促进贸易畅通时,有三点需要注意。一是要注意调整国内的产业和产品结构,压缩市场竞争力低的过剩产能,向低能耗、高质量、高附加值方向调整。二是要注意进口商品关税减让幅度要与国内相关产品的竞争力相适应,对原材料的进口关税减让幅度可以适度放大一些。三是要推动创新和技术进步,鼓励企业采用国际先进技术,开发新产品,提高研发创新能力。

  就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而言,全球各国的努力,应从国际层面和各国自身层面同时进行。从国际层面看,应充分利用20国集团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金融机构的作用。20国集团GDP占全球的九成,人口近40亿,其成立的初衷就是防止全球性的金融危机。20国集团应尽快建立抗疫相关机制,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制定共同行动计划,联合发布行动倡议。此外,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经济相对发达国家而言比较脆弱,是全球经济的短板,光靠其自身力量很难快速从疫情的影响中恢复过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金融机构可加大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提供支持,补上全球经济的短板,加快全球经济的复苏。

  从各国自身层面看,如果疫情长期存在,将影响各国的投资和生产,进而影响就业和消费,恶性循环,引起各国经济衰退,引发全球范围的经济衰退。各国可借鉴中国的做法,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在财政政策方面,第一,加大对疫情的财政投入,包括扩大研发、增加医疗救治、防疫物资投入以及对一线医护人员的补助。第二,适当减免受疫情影响大的行业(比如旅游、餐饮等行业)的税收,给予受损企业以财政贴息。降低社保、养老、医疗缴费,减轻企业负担。第三,扩大财政赤字。受疫情影响,财政收入将减少,而防控疫情将增加额外支出,为防止影响其他有关民生的支出,应适当扩大赤字。第四,实施适当超前的基建项目。为进一步刺激经济增长,稳定就业,可实施适当超前的基建项目,尤其是关系医疗、教育等民生大计的项目。在货币政策方面,可适度降准降息,给予特殊时期还本付息延期支持,鼓励商业银行对主要疫区下降贷款利率,对受疫情冲击较重的行业给予信贷支持。鼓励各大保险公司畅通保险赔付流程。(光明网记者蒋正翔)

[责任编辑:孔繁鑫]
注册 我有话说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