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
作者: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一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 许先春
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我们要深刻把握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的重大意义、形势任务和实践要求,奋力开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
深刻认识加快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的重大意义
加快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抉择,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客观需要,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题中应有之义,意义重大而深远。
加快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有力保证。习近平同志指出:“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有着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意义,是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制度保障。如果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没有抓好,势必影响到生态治理成效,老百姓的幸福感就会大打折扣,甚至会出现强烈的不满情绪。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是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方面,这方面工作做好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加分项,反之就会被别有用心的势力作为攻击我们的借口。我们必须从政治高度看待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的极端重要性,把它作为事关党和国家兴旺发达、人民安居乐业的重大民心工程、民生工程,切实抓紧抓好。
加快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的根本大计。小康全面不全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能否建成,生态文明建设很关键,生态环境质量是重要衡量指标。到2020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到2035年,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美丽中国,这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安排。实现这些宏伟目标,要求我们在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上下更大功夫。如果忽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生态环境问题将不断产生,那就是对中华民族和子孙后代不负责任。
加快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任务。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一个方面,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条基本方略,绿色发展是新发展理念中的一大理念,污染防治是三大攻坚战中的一大攻坚战,这些战略谋划辩证揭示了生态文明建设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重要地位。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要求,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提升生态治理水平,是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具体体现。
科学判断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面临的形势任务
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要求我们必须准确把握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所处的历史方位、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的重大变化,科学分析我国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的客观形势和主要任务。
立足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客观实际。我国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巨大挑战和突出矛盾。我国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存在一些有利条件,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发展进步积累了坚实的物质、技术和人才基础,我国经济已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宏观经济环境更加有利,绿色低碳发展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红利逐步释放,生态治理力度之大、制度出台频度之密前所未有,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已进入了不欠新账、多还旧账的阶段,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稳中向好。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环境容量有限,生态系统脆弱,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体制机制中的深层次矛盾仍然存在,一些方面的具体制度成为短板、弱项。
把握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方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关键期、攻坚期、窗口期“三期叠加”的关口。我国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也相应到了愈进愈难而又必须加大力度、非进不可的时候,面对的问题大多是难啃的“硬骨头”,甚至是牵动全局的敏感问题和重大问题。推进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的复杂程度、艰巨程度前所未有。
着眼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大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必然体现到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中来。现在,生态环境在人民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中的地位不断凸显。广大人民群众对清新的空气、干净的饮水、安全的食品、优美的环境等要求越来越高,热切期盼加快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必须主动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通过制度创新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这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必须担负的重任。
牢牢把握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的实践要求
新时代,我国生态治理面临着许多新任务新要求,必须牢牢把握如下要求,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和生态治理体系更加完善、不断发展。
坚持科学理论指导。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开辟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确立了绿色发展的新理念,指明了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的新方向,开创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生态治理的新模式,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入制度化、法治化、规范化的新轨道,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充满东方智慧的中国方案,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的根本遵循,必须贯彻落实到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的方方面面。
提升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相比过去,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的新特点中,更多面对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各个环节的关联性互动性明显增强,对制度建设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求更高,相应地统筹谋划、协同推进的任务更重,仅仅依靠单个层次、单一举措往往难以奏效。为此,必须加强制度体系的配套和衔接,注重整体效果,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防止畸轻畸重、顾此失彼。必须深入研究各项制度的耦合性,使各项制度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改革成效上相得益彰,形成合力。
聚集重点问题和关键环节。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既要有高屋建瓴的顶层设计,又要有稳打稳扎的实招硬招。既要有立竿见影的措施,更要有可持续的制度安排。要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把环境保护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领域,坚持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为重点,以防控生态环境风险为底线,以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为载体,加快制度创新,增加制度供给,完善制度配套,强化制度执行,构建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与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在具体步骤上要注意轻重缓急、有序推进。要抓紧制定和完善生态治理急需的、满足人民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必备的制度,以重点推进带动整体突破。要抓好已出台改革举措的落地,及时对成功经验进行总结并上升为制度。
落实最严格要求。加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必须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要把最严格要求体现在生态文明从源头、过程到后果的全过程、各方面。一是注重源头严防,加强基础性、支柱性、总体性的制度体系,比如健全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空间规划体系等。二是注重过程严控,加强约束性、管控性、治理性的制度体系,比如建立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环境治理体系、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体系等。三是注重损害赔偿,加强补偿性的制度体系,比如构建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等。四是注重后果严惩,加强评价性、激励性、惩处性的制度体系,比如建立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等。
强化制度执行力。制度执行能力强弱直接影响制度执行效果,进而影响治理效能。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大都与体制不完善、制度不严格、履职不尽责、执行不到位、惩处不得力有关。要强化生态文明制度意识,健全权威高效的制度执行机制,构建全覆盖的监督机制,认真贯彻依法依规、客观公正、科学认定、权责一致、终身追究的原则,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形成刚性约束。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